首页 > 穿越小说 > 离石游记 > 第1000章 工业再投入!

第1000章 工业再投入!(1/2)

目录

在这繁华而又暗藏着诸多经济玄机的时代,内务府宛如一头蛰伏许久后突然发力捕食的巨兽,一出手便是一场大规模的物资倾销行动。

此次他们所倾销的,乃是那些积压已久的物资,不是为了挤垮羌胡建立的王朝,而是为了掏空南方门阀的经济基础,削弱门阀对汉民普通人的控制。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内务府售卖的核心是工厂,而非工厂里辛勤劳作的工人,也不是那些储备着的各类军用物资。

这些储备物资,原本有着极为重要的使命,它们是专门为救济普通人,为了糊弄蛮夷野人用的救急物资,汉民族只要不是饿急了,是不会吃这些边角料合制出的食物,汉人只认正经粮食,对食物的要求标准很高的,只要满足了基本食物,就会有更高的食物要求,更是会享受生活,只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在那个战火纷飞、局势变幻莫测的年代,军队的物资供应是否充足,往往决定着一场战役的胜负,甚至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然而,世事总是充满了变数。自从军队在占领的区域内大力兴建起大量工厂之后,这些物资的储存数量就如同那不断上涨的潮水,一直在持续增长,秦军知道一些应急食物的来历,他们自然不会愿意吃战马尸体的边角料,他们也是促进大量正经粮食的主力力军,这才让内务府积攒了大量工业食物。

当初,在那些新占领的地方大力修建基础工厂,内务府其实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何况战损的战马尸体不能浪费了,只有少数破碎的战马尸体会被挖坑埋掉,大多数战马尸体会被肢解,高温高压制成肉罐头。

后勤物资的运输,一直是军队面临的一大难题。长途运输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在运输过程中,物资还会遭受各种损耗,比如食物的变质、铁器的生锈等等。

而就近生产则能巧妙地解决这些问题,它就像是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精准地切除了物资长途运输带来的种种弊端,为了保证食物不会被浪费掉,大秦医匠创造性的研制出了防腐剂,为让肉罐头可以保存的时间更长。

这些基础工厂主要生产的物资以食物和铁器为主,食物是军队士兵维持体力和战斗力的根本,而铁器则是打造武器和各种军事装备的关键材料。

这次内务府倾销的物资正是食物。要知道,内务府为了获取食物,也算是煞费苦心。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希望能从那里获取充足的粮食供应。然而,海外的情况却并不乐观。

周围的海岛上,大多生活着一些尚未开化的野人,他们过着原始的茹毛饮血生活,根本不懂得耕种土地的技术,自然也就无法提供大量的粮食,只有秦朝时的南军算是中南半岛上唯一的高等文明。

不过,也并非完全没有希望。在中南半岛上,有一个名为九真郡的地方,这里深受汉文明的熏陶。汉文明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这片土地,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明和先进技术,带来了种植技术,带来了织布技术,让中南半岛上的野人,可以有衣服穿。

在这里,有成片的良田,田地里的庄稼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在林邑国,有一种名为占城稻的农作物,它来自天竺。这种水稻有着独特的生长特性和优良的品质,本应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粮食作物。

可惜的是,它还没有在当地得到大面积的种植,所以暂时无法为粮食供应做出更大的贡献,由于特殊的种植气候,占城稻被沿海的土人所驯服。

实际上,真正为食物供应提供有力支撑的,是来自海上的资源。随着大秦科技的不断进步,蒸汽船应运而生。这些蒸汽船就像是海上的勇士,它们凭借着强大的动力和先进的设备,勇敢地驶向广阔的大海。

每当蒸汽船出海打鱼时,那场面就像是一场盛大的丰收庆典。船员们在船上忙碌地捕捞着各种鱼类和贝类,这些新鲜的海产品成为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它们被源源不断地运往陆地,为人们的餐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食物供应的压力。

可汉民族对海味还是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总的来说,海味要比河鲜气味更冲,臭鱼烂虾就是汉人对海味的看法,要不是香料岛被发现了,大秦帝国里生存的汉人,根本不可能这么快的适应海味。

内务府此次的倾销行动,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不仅影响着当下的物资市场,也在悄然改变着未来的经济走向。

而那些被倾销的食物,又将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