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一章 一个无法兑现的承诺(2/2)
在这个役所里工作的官员们,虽然肩负着管理周口店的重任,但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为当地的人民提供服务。他们致力于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解决各种问题,确保周口店的社会秩序和发展。因此,这个地方被赋予了“市役所”这样一个更贴切的名称。
市役所的旁边还有一座建筑,同样是两层楼高。这座建筑的规模也相当可观,里面还有很大的空地。仔细一看,门口挂着一块大牌子,上面赫然写着“周口店小学”。
从学校里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那是孩子们在认真学习的声音。这所小学显然是周口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地的孩子们提供了接受知识的机会。
崇祯帝并没有去关注市役所,他的注意力完全被眼前的周口店小学吸引住了。他径直走进学校,目光扫过那座小楼,只见每个房间的门上都挂着一块小木牌,上面清晰地写着“一年级甲班”、“一年级乙班”……一直到“五年级”。
这种明显的张好古风格让崇祯帝不禁会心一笑。他知道,这一定是张好古精心设计的。
张好古跟在崇祯帝身旁,适时地解释道:“陛下,这所小学共有二十个班级,每个年级有四个班,总共分为五个年级。小学的教育以识字启蒙为主,主要教授四书五经,同时也会传授一些数学、算术知识。到了高年级,学生们还需要学习简单的地理课和历史课,以及一些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
崇祯帝微微点头,表示理解。张好古接着说:“此外,每个年级都设有体育课和音乐课。这些课程虽然不进行考试,也不计入成绩,但却是学生们必须学习的内容。”
听完张好古的详细介绍,崇祯帝不禁感叹道:“致远啊,你这番作为实在是有教化之功!这是朝中所有人都无法比拟的。”他对张好古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
就在此时,徐光启转头看向张好古,面带微笑地问道:“致远啊,你们这小学学完课程以后,具体是如何安排的呢?”
张好古见老师主动向自己提问,心中不禁一喜,赶忙起身,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禀恩师,我们小学毕业后,有多种选择。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府继续深造,或者参加朝廷举办的童子试,若能中秀才或举人,那自然是极好的,但这也是后话了。当然,也有一些学生选择直接升入工科学院,专攻某一领域的技术。就算是小学毕业后就去工作,凭借所学的知识,也足以养活自己了。”
徐光启听后,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道:“嗯,如此甚好。致远啊,等老夫致仕之后,回到老家,你可否帮我也建一所这样的小学呢?这样一来,我也能教教那些娃娃们读书识字,岂不快哉?”
张好古连忙应道:“好的,老师,学生定当全力以赴,不负老师所托!”
然而,师徒二人的这一番对话,看似简单平常,却在不知不觉中,给张好古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因为没过多久,张好古就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兑现对老师的这个承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