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出航的好日子!(1/2)
李彻到大连的时间是七月份中旬,全部战船改造完毕时,已经进入了九月份。
两个多月的时间,上千名工匠加上数万劳工辛勤工作,才将改造工作顺利完成。
前世看到隋炀帝建龙舟、下运河导致百姓民不聊生这段历史时,李彻心里还有些疑惑。
不过是造个船而已,怎么就耗费民力到如此程度了?
轮到自己实操时才发现,在技术低下只能靠人力的古代,就连修船这种工程都消耗相当巨大,更别提造船了。
隋炀帝六年内累计征调人力近五百万,如此大规模的征发,导致大量青壮年脱离农业生产,农田荒废,粮食生产骤降。
此外,民夫需自备粮食工具,加之恶劣的施工条件,如疾病、饥寒等等,史载‘死亡者过半’。
这也是古代的通病,但凡心存大志的帝王,无论历史评价是好是坏,想要创下一番伟业,必然会对百姓造成一些伤害。
隋炀帝如此,汉武帝也如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彻自然不会如此苛待劳工,只要是在码头工作的,不论是工匠、还是民工,都会提供每日餐食和住所。
相比之下,待遇更好,工作积极性自然高涨,所以工程完成得也更快。
虽然消耗了大量财力、粮食,但相比于更难以修复的人心,李彻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过,工程速度的问题解决了,该如何保证质量呢?
其实也很简单,每艘战舰都有一个负责的主工匠,他会作为船匠随船出发。
坐你自己修的船去大海,总不敢偷工减料了吧?
改造工作进入尾声,接下来就是往船队里装载物资、货物了。
第一次远航,炮弹、火药、武器什么的还是其次,最刚需的还是食物。
茫茫大海上补充食物极其困难,有时候航行好几天都遇不见陆地和岛屿,即便遇上了也很难补充能供给五千人大船队的食物。
所以食物一定要带够,多带高热量的糖、肉干、干粮,还有一定数量的蔬菜和水果,补充各种维生素。
至于货物方面,更需要精挑细选。
此番出航少不了和各地的原住民、土着打交道,那些上来就有攻击性、完全没法沟通的原住民无需多说,直接武力碾压就是。
而那些相对比较爱好和平,能进行简单沟通的,还是要通过以物换物来建立基础信任。
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李彻想要控制东南亚,未来还要掌控全世界,光靠奉国的几百万人远远不够,算上大庆的也不够。
而和这些土着贸易,用食物、矿产这些基础物资显然不太合适。
这些东西对方也有,而且太占地方。
李彻精挑细选下,从奉国出产的商品挑出了几个。
首先是武器,用奉国钢材制造的武器水准,绝对远超土着手中的长矛、石斧。
还有玻璃制品,如镜子、玻璃杯之类的,这些廉价但新奇的小物件对土着具有强烈吸引力,葡萄牙人就曾在非洲用玻璃珠大量换取黄金和奴隶。
李彻为此特意让玻璃坊生产了一大片晶莹剔透、五颜六色的玻璃珠,用于和土着交易。
其他的,如打火机、罗盘、望远镜等物件,也多带了一些,既可以自用,又可以交易。
趁着备货装货的空挡,李彻回了一次朝阳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