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杨逸莀的过去(2/2)
林易眯起眼睛:
“那是哪种?”
……
故事……还要从五十年前说起。
那恰好也是一个冬天。
洛阳的冬天,虽然没有那么冷。
但你若是穿得单薄,也是活不过去的。
恰好……
那一年,正逢黄河改道,水患频发。整个中原地带,陷入了空前的危机。
无数庄稼地被毁,许多沿河百姓更是直接被洪水夺走生命。
杨逸莀并不是洛阳人士。
但因为那段时间,洛阳并不靠近黄河水灾爆发的河道附近,所以没有遭受到太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在前一年夏天,无数黄河下游的灾民,就涌入了洛阳城。
杨逸莀也是其中之一。
不知道他具体是哪里人士,总之,他的家人,全部都在水灾和之后,失去了生命。
他一个人逃难,一路逃到了洛阳城。
他又瘦又小,那个时候不过几岁,但却能徒步那么多里,一直活着走到洛阳。
可以说,这个孩子对生的执着,真的很强。
“黄河……”
上官落听到这里之后,忍不住看了林易一眼。
林易挺了挺胸脯,道:
“黄河治理,从古至今,就是一项大工程!任何不关注黄河民生的朝代,都将受到史无前例的肘击。”
“老子天天把重心都放到黄河那边,那肯定是高瞻远瞩!”
上官落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如果是林易吹得其他牛,她或许还不太相信。
但关于黄河这方面的。
应该还真不是林易吹牛。
毕竟林易作为一个绝望的文盲,他当官,基本上从来不搞那些虚的。
林易为政的这段时间做得所有事情,其实用两个字就能概括:
“实用!”
林易是一个非常脚踏实地的人。
他从小到大,对于执政,就记得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在上历史课,一觉醒来,听到那个平时说话像是嘴里含了点什么,从来说不清楚话,而且还非常催眠的老太太历史老师,说出来了那八个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之后,因为林易只记得这四个字,所以就开始以这八个字作为自已的从政格言。
所以他做得大部分事情,都跟治水有关。
直到前一段时间上官落问林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得不是治水吧?那个水,应该是代指的人民百姓吧?”
林易一愣:
“是这么回事吗?”
上官落:“???”
虽然林易会错了意思。
但他还算是能干,这一年多,吭哧吭哧往黄河那边送钱送人力。
再加上这几年黄河似乎没有太多肘击的欲望,还真的让黄河沿岸稍微富庶了一些。
也算是阴差阳错。
不过林易虽然没有搞懂这八个字。
但他毕竟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他也知道,民生是一个国家治理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他在治水之余,所有的决策,基本上都是以“民生”作为第一要务。
龙也对林易的这些实绩比较认可:
“的确……林相这些治水的功绩,还是相当让人敬服的。”
“不过杨逸莀那个时候,并没有林相这种好大臣……”
“而且,甚至还都是烂人。”
……
原本五十年前,大楚还是大齐的时候。
黄河决堤,又逢大旱寒冬。
各种天灾不断。
朝廷也是照例向黄河那边发了赈灾粮。
但这些东西,甚至都没有出长安,就已经被瓜分殆尽了。
整个大齐的上传下达,已经烂到了根里。
黄河下游的无数百姓变成枯骨。
易子而食,也是屡见不鲜。
甚至洛阳城那个时候,因为大量难民的涌入,也没什么粮食吃了。
当街叫卖人肉的,也成了常事。
……
林易回想了起来,自已当初在南诏的时候,见到那些叫卖人肉的……第一反应,是相当的震惊。
即便之后聊起来,也觉得瘆人。
可龙在说这些的时候,却相当平静。
或许是她这些年,见过太多惨案了。
这种人变成野兽的事情,或许也是见了太多。
人在绝境之下会变成什么样。
她心中自然也早就有了定数。
所以她在提及的时候,会如此平静。
……
故事的主角继续回到杨逸莀。
他一路逃难进了洛阳。
希望能在这里混口饭吃。
但却发现,这里哪里还有饭吃?
到处都是饿死之人的尸蛊。
在他奄奄一息的时候。
几个看上去同样瘦骨嶙峋的流民,找到了他。
杨逸莀以为,这些人会吃掉自已。
可结果却是……
这些流民并没有吃掉杨逸莀。
反而将他带回了他们的住处,将他们为数不多的粮食分给杨逸莀,救了他一命。
杨逸莀活过来了,但他也疑惑。
这些人明明自已都要饿死了,为什么要救他?
那流民告诉他,本来其实也是不打算救他的。
但看他在那里太可怜了,一时动了恻隐之心。
就救他回来了。
虽然绝境之下,多的是人丑恶的一面,被展现的淋淋尽致。
可有时候,善意或许也就在一念之间。
之后的杨逸莀,就跟着这些流民,开始在洛阳城里讨生活。
他们沿街乞讨,又去山里挖树根吃。
总之,为了活下去,什么都吃……
但却也惊奇的熬过了这个冬天。
不过他们这些流民,还是有两个年纪比较大,体质不太好的,没有熬过这个冬天。
杨逸莀和其他朋友一起给他们下了葬。
也到了春天……他也要去讨生活了。
他原本以为,一切都要蒸蒸日上。
因为灾荒也熬过去了。
冬天也扛过去了。
最起码,后面一年的时间,不难活。
但他还是低估了那个吃人的时代。
他的朋友们,躲过了灾荒……却没有躲过官兵的利刃。
没错,那些官兵不仅没有拯救他们,反而因为一个随便的罪名,就把这些流民屠杀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