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陆苍衣(2/2)
“你今日太露锋芒。”她说。
“那小子需得提醒。”朱瀚淡声。
“你真打算退?”
“若他能让天下太平,我退之何妨。”
楚凌烟望他一眼,忽而叹息:“你终究是个……不肯为自己活的人。”
朱瀚静静看她,良久,只道一句:
“我为这世间,留下一盏灯,也算值了。”
风吹动桃枝,花瓣落入他发间,他却浑然不觉。
朱标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窗外的月色上,那月亮如洗,银光洒下,清冷空灵,映照着东宫的庭院。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躲避那一步步迫近的命运。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朱标的心中微微一动,抬眼望向门口。
“殿下。”门外,徐牧低声行礼。
“进来。”朱标放下手中的书,语气平静。
徐牧缓缓步入,手中捧着一封信:“殿下,来自内东厂。”
朱标接过信笺,神色未曾变化。信纸简单,一行字写得字迹刚劲有力:“昨夜宋如芷家中,突遭宵禁。无一人知晓缘由,现已失联。”
朱标的眉头微微皱起,轻轻展开信纸,字里行间的紧张情绪犹如一根无形的弦,悄然拉紧。
“皇叔说过,身处宫中,谁能无牵挂?”朱标低声自语,他的眼睛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可一旦踏上这条路,便不得不迎接这份孤独。”
他抬起头,看向徐牧:“传令下去,立刻派人前去宋如芷家中查探,务必小心行事。”
徐牧躬身应命:“是,殿下。”
朱标抬手示意他退下,目光再一次定格在了窗外的月光上。
片刻后,他起身,步伐轻盈地走向窗边。每一步都似是踏着他自己的心事,沉重而缓慢。
然而就在他准备转身回到书桌时,外面的阴影中,突然传来一声低沉的声音:“你以为,身后的步伐,真能让你一直走下去吗?”
这声音,带着一股莫名的压迫感,令朱标心中一震。他迅速回身,凝视那站在门口的身影——朱瀚,依旧是一身黑袍,背后冷月,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
“皇叔。”朱标的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随即恢复了平静,“为何此时前来?”
朱瀚缓步走进,目光淡淡:“此时,已不再是你我之间的亲情与话语。你已经走进了那条属于帝王的道路,所有的温情,都在你决定承载这份重担的一刻消失了。”
朱标站定,注视着他:“皇叔,你今日来,所为何事?”
朱瀚轻轻叹息一声,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缓缓说道:“我知道你心中未曾完全准备好,但此时此刻,或许你也该明白——这条路不止是为了让你登上权力的巅峰,更是要你背负起这片天地的命运。”
朱标没有立即回答,双手交叠在身前,低下头,沉默片刻后才抬眼:“皇叔所言,我明白。但你是否也该告诉我,你所期待的,是我成为一个怎样的帝王?”
朱瀚走近,停在朱标的身侧,轻轻道:“我期待你成为一个有胸怀、有担当的帝王。你要明白,真正的帝王,绝不是仅仅依靠权力来治理天下,更是要用心去读懂百姓,用智慧去谋定未来。”
朱标转过身,看向他:“而你,为何要教我这些?”
朱瀚的眼中有一丝复杂的光芒闪烁:“因为你是我唯一认可的继位者。我的责任,便是扶你走到那一步。”
朱标的眼神微微一动,似乎有些动容。那一刻,他仿佛明白了什么,嘴角微微勾起:“若我真的成了帝王,你会如何?”
“我会退。”朱瀚眼中有一抹坚定,“我不会再干涉你的决定,但我会在你背后,给你最强有力的支持。”
朱标沉默片刻,突然开口:“我该如何证明自己,才不负你的期望?”
朱瀚微微一笑:“你已经做得很好,只是有些事,不是靠自己一人就能解决的。要学会用心去观察,用眼去看清那些暗藏的局势。”
朱标深吸一口气:“我会谨记。”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声急促的敲门声。
“殿下,急报!”徐牧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语气中带着明显的焦虑。
朱标迅速起身,朝门口走去:“何事?”
徐牧急步进入:“殿下,宋如芷家中已被搜查过,但未见任何踪迹。然而,有人发现,昨日她在回家之前,曾与一名神秘男子有过接触。那人身份不明,但似乎与太监李景有些关联。”
“李景?”朱标顿时皱眉,心中隐隐升起一股不安。
朱瀚轻声道:“李景,内东厂的一位太监,素有心计。你若对他有所怀疑,就应该采取措施了。”
朱标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立即传令,秘密调查李景的一切来往。若真是他背后策划的阴谋,我必定亲自解决。”
“是,殿下。”徐牧应声退出。
朱标目送徐牧离去,转身又看向朱瀚:“皇叔,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将开始用更加谨慎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一切。”
朱瀚轻轻点头:“你开始懂得了,朱标。帝王之路,不止是学会如何去争取,更要学会如何保持清醒。”
“我会走下去,皇叔。”朱标低声道,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
“我知道。”朱瀚轻笑,“我一直在你背后。”
几日后的午后,宫城深处,乾清宫之内,朱元璋端坐于御榻之上,手中翻阅着一卷奏折,眉头紧锁。
他已许久未在朝中明言什么,但这几日心绪不宁,隐隐察觉到东宫之外,有一股暗流正悄然滋长,甚至连御前几位心腹,也屡次欲言又止。
“高力士。”朱元璋忽而放下手中奏折,沉声道。
“奴才在。”门外,一个身影迅速掀帘而入,正是身边贴身总管高力士。
“那内东厂的李景……可曾查得他近来动静?”
高力士微微一愣,随即低声道:“陛下,奴才正要奏报。近来李景屡屡外出宫禁,且行踪诡秘。据厂中线人所述,他暗中与城中数名户部侍郎之子有接触,似在布置什么——”
朱元璋眼眸微眯,冷光一闪,唇角却勾出一抹讥讽:“这李景,倒是养大了胆子。孤赐他权柄,不过是让他探查奸邪,不是让他自掌风云。”
“陛下,要不要奴才即刻派人拿下?”
“不急。”朱元璋沉声,“动他之前,先看他想做什么。告诉朱瀚,让他亲自查清此人背后还有谁。”
“是。”
此时,朱瀚已踏出府邸,骑马前往城南百花巷。
那是一处偏僻却安静的去处,自古多藏才子隐士,却也最易被人遗忘。
朱瀚此行,不是访友,不是查案,而是去见一个旧人——陆苍衣。
陆苍衣,曾为大理寺少卿,精通律法与刑狱,后因卷入旧案辞官,隐于民间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