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止损(2/2)
“首相大人,我们可以先发布公告,利用这段时间赶紧出货。否则等消息传开之后,我们就解不了套了。”
约翰·罗素明白查尔斯·伍德的意思,不过这个特殊时期,他也没什么好办法。英国政府肯定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单方面退出欧罗巴货币同盟也没用。
奥地利人掀起的这场金融海啸必将席卷全球,那层窗户纸被戳破是早晚的事情。
英国政府的这份公告有没有用呢?当然有用,英国贵金属价格的波动明显减弱。
不过伦敦金融城的大佬们却并不相信英国政府的公告,他们都有自己的渠道和判断。只是这些人也明白,如果操之过急,他们也会遭受损失。
于是乎巴林银行、罗斯柴尔德银行、巴克莱银行、格尼银行、劳埃德保险公司、库茨保险公司纷纷发布公告声称要与英国政府共同进退。
有了这些大佬下场,英国贵金属的价格终于稳定住了,甚至还出现了小幅上扬。
各种报纸也是一片赞颂之声,一大堆小人物通过购买贵金属逆天改命的故事也被搬上舞台。
法国方面的情况也差不多,弗兰茨对这种把戏只是置之一笑,顺便还派人去薅了几把羊毛。
其实布鲁克男爵的数据不准确,先不说在西班牙的意外收获,单单是每年从殖民地运回的黄金就不只是表面上的数字。
而此时在澳大利亚发现的金矿,他们也不该归到英国人的名下。那些金矿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在弗兰茨的掌控之中,不过是寄名在英国皇室之下而已。
(第十二卷圣君临朝,第三十四章生意。)
每年奥地利帝国在澳大利亚的公司会通过利奥波德一世给英国王室提供十万英镑的分红。
对于英国王室来说十万英镑意味着什么呢?
在1837年维多利亚即位之初,王室年俸就已经确定为38.5万英镑。英国王室所有的产业每年收入大约10万英镑,也就是说英国王室的年收入在48.5万英镑左右。
十万英镑哪怕对英国王室来说也是相当具有诱惑力,为此维多利亚夫妇会想方设法地保住奥地利帝国的这家公司。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除了弗兰茨舍得下本钱以外,英国政府对英国王室的限制也要背大锅。
在1794年维多利亚的前任威廉四世即位时英国王室的年俸高达51万英镑,即便是四十年前也比她高出了近三分之一,如果再算上时代发展和贬值等因素英国王室的待遇几乎削减了一半。
与此同时王室的产业也在不断萎缩,工业时代的发展导致王室领地的收入持续降低,但王室的各项开销却在与日俱增。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也不能怪英国王室自己开动脑筋,有着英国王室的庇护,奥地利帝国的澳洲公司无论是抢矿,还是占地统统无往不利。
在英国国内英国王室可能还要注意形象别被人抓住把柄,但在殖民地英国王室的招牌可没人敢乱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