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笑傲江湖(新人新政 中)(1/2)
“这是……这是俺家祖传的地契……”
老妇人浑浊的泪水滴在泛黄的纸上:“三十年前被张家强占去的十二亩……”
程子谦接过地契仔细查验,转向师爷:“去取县志来核对。”
堂外的喧哗渐渐变成压抑的啜泣声。几个年轻佃户红着眼睛,死死盯着程子谦手中的地契;女人们搂着孩子低声呜咽;就连平日最油滑的几个市井闲汉,此刻也沉默地站在角落里。
师爷很快捧来厚重的县志。程子谦对照着地契上的界址一页页翻查,突然在某页停住:“找到了。嘉靖三十七年,这块地确实登记在周氏名下。”
老妇人闻言,突然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嚎哭,整个人向前扑倒。程子谦眼疾手快扶住她,老妇人枯瘦的手指死死抓住他的官服袖子:
“大人…大人…我儿子去年…去年就因为讨要这块地…被张家的家活活打死啊……”
堂外瞬间安静得可怕。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程子谦身上,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程子谦沉默片刻,突然转身对师爷道:“去请仵作,重验周氏子死因。”
又对衙役下令:“立即查封张家所有宅院,所有人等不得离县。”
这命令像一颗火星掉进干草堆。
堂外的百姓突然齐刷刷跪倒,有人高喊“青天大老爷”,有人不住磕头,更多的人只是无声流泪。几个年轻力壮的佃户自发站出来:“大人!小的们愿意带路去张家!”
程子谦正要回应,县丞急匆匆跑来耳语几句。
程子谦眉头一皱,提高声音道:“诸位乡亲,刚收到消息,张家正在转移家产。”
人群瞬间沸腾。方才那个瘦高个儿佃户猛地跳起来:“大人!小的知道张家的密道!”
十几个青壮年立即附和:“我们跟大人一起去!”
程子谦略一思索,取下官帽交给师爷,换上一顶普通毡帽:“好,本官亲自去。但你们要听衙役指挥,不得擅自行动。”
当程子谦带着衙役和百姓冲出县衙时,整个嘉兴县城都哄动了。
街边店铺的伙计扔下算盘跟着跑,茶楼里的客人丢下茶钱加入队伍,连桥头要饭的乞丐都拄着棍子一瘸一拐地追上来。等他们赶到张宅时,队伍已经壮大到数百人。
张家大门紧闭,但后院却是传来车马声。程子谦当机立断:“撞门!”
十几个年轻佃户扛着不知从哪找来的圆木,三两下就撞开了朱漆大门。院内,张家仆人正手忙脚乱地往马车上装箱子,见人群涌入,顿时作鸟兽散。
程子谦带人直扑书房,正好撞见张员外烧毁账册。衙役们一拥而上将其制服,程子谦则从火盆里抢出半本残册,上面赫然记录着贿赂各级官员的明细。
当衙役押着张家人游街示众时,嘉兴城的街道被百姓挤得水泄不通。有人扔烂菜叶,有人高声咒骂,更有几个妇人追着囚车哭喊亲人的名字。
回到县衙时已是黄昏。程子谦刚坐下歇息,衙役又来报:“大人,县衙外.县衙外跪满了百姓……”
程子谦出门一看,只见县衙前的广场上跪着黑压压的人群。见他出来,一个白发老者捧着粗瓷碗颤巍巍走上前:“大人…老朽没什么值钱的…这是自家酿的米酒……”
紧接着,一个妇人递上一篮鸡蛋,孩童捧来刚摘的野果,猎户献上风干的野味……很快,程子谦面前就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土产。
程子谦喉头滚动,半晌才道:“诸位乡亲的心意本官领了。但这些…”
他转身对师爷道:“全部登记造册,充入县衙义仓,用于赈济孤寡。”
人群又爆发出一阵欢呼。突然,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挤出人群,高举一卷纸:“学生愿为大人立生祠!这是联名状,已有三百余人签字!”
程子谦连忙摆手:“不可!本官只是奉皇命行事…”
话未说完,百姓们已经齐声高呼:“皇上万岁!程青天千岁!”
声浪一波高过一波,惊飞了县衙屋檐下的燕子。程子谦站在台阶上,望着眼前一张张泪流满面的脸,突然深深一揖到地。
当夜,程子谦在油灯下写奏折时,师爷忍不住问:“大人,今日为何不受百姓立祠这可是流芳百世的好事啊。”
程子谦笔锋一顿:“民心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蘸了蘸墨汁,淡淡道:“今日他们叫我青天,若他日我判错一案,这称呼就会变成‘狗官’。”
师爷若有所思地退下。
程子谦继续写道:“…嘉兴一县,共清丈出隐田两万三千亩,涉及七姓豪强。按《均田令》分发佃户后,岁入税粮反增三成…”
写到这里,窗外突然传来细微的响动。程子谦警觉地按住剑柄,却听见一个稚嫩的声音:“大人…俺娘让送来的新麦饼……挂在门环上了…”
程子谦摇头失笑,继续提笔疾书。
烛光将他的身影投在墙上,与“明镜高悬”的匾额重叠在一起。
…………
苏州阊门大街。
天刚蒙蒙亮,商贩们已陆续支起摊位。新任知府周延儒身着便服,混在人群中缓步前行。他身后跟着两名乔装的衙役,三人装作寻常商客,仔细观察着市集动向。
“周大人,新颁的《市易法》告示已贴在四门,但商贩们似乎仍有顾虑。”
心腹衙役压低声音汇报。
周延儒微微点头,走向一个卖布的摊位。摊主是位六旬老者,双手粗糙,正低头整理一匹靛蓝粗布。
“老丈,这布怎么卖”
周延儒随手抚过布面。
老者抬头,见来人气度不凡,连忙拱手:“客官,一尺十五文。”
周延儒故作随意道:“听说新法颁了,市税减半,这布价也该降些”
老者神色一紧,左右张望后,才低声道:“税是少了,可‘行头钱’一文没减……”
“行头钱”周延儒眯起眼睛。
老者叹了口气:“客官是外乡人吧苏州各市都有‘行头’,每月收我们二百文‘地皮钱’,不交就砸摊子。”
“官府不管”
“管”
老者苦笑:“那些收钱的,本就是衙门里胥吏的亲眷。”
周延儒面色一沉,从袖中取出一块牙牌:“老丈,本官乃苏州知府周延儒。今日之事,必给你一个交代。”
老者大惊,手中量布的木尺啪嗒落地。
………
回到府衙,周延儒立即召集苏州府六房书吏,当堂宣读《市易法》全文:
第一条:市税改制。
各市集商税减半,绸缎、瓷器等贵重货物税率为值百抽五,寻常货物值百抽三。废除‘门摊钱’‘地皮银’等杂税,违者以贪赃论处。
第二条:行会整顿。
取缔私设‘行头’,各市集由官府委派“市丞“管理,月俸二两,严禁向商贩索取分文。
商贩可自行推‘行老’一人,协助调解纠纷,但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条:交易规范。
各市集设立官秤、官斗,每日由衙役校准,作弊者杖八十。严禁强买强卖、以次充好,违者罚没货物,并枷号三日示众。
第四条:诉冤渠道。
各市集设‘申冤木匣’,商贩可投书举报不法,三日一开。凡举报胥吏勒索属实者,赏银五两;诬告者反坐。
读完条文,周延儒冷眼扫过堂下书吏:“本官给你们三日时间自查。三日后若还有人顶风作案——”
他拍了拍案上的《大明律》:“休怪国法无情!”
当日午后,周延儒派亲信混入各市集暗访。胥吏们尚不知情,依旧大摇大摆地收钱,这些场景全被暗访的衙役记录在册。
三日期满,周延儒突然下令闭城,调集两百衙役分头抓捕。
一日之内,葑门市霸赵虎及其手下十二人落网,搜出勒索账本三册;胥门税吏钱贵被当场革职,家中抄出白银八百两;观前街绸缎行东主供出历年行贿清单,牵连府衙户房书吏五人。
最令人震惊的是,在阊门市集‘行头’刘三家中,竟搜出一本‘孝敬簿’,详细记录着每月给各级官员的分润:知府衙门王师爷:每月二十两;吴县知县小舅子:每月十两;苏州卫百户:每月五两……
周延儒当即下令:“凡簿上有名者,一律锁拿问罪!”
整治消息传开,苏州商界震动。
第一日市集空了大半,商贩们不敢置信,生怕官府是‘钓鱼执法’。
第三日几个胆大的菜农试探性出摊,发现真没人收‘行头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