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最强中学的分校(1)(1/1)
第5章最强中学的分校(1)
何尚生一直认为人生的迷茫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个是大学刚毕业初入社会,正值青黄不接之际又怀有一腔牛犊之力的时候,另外一个应该是三十五岁往后,中年危机刚露出苗头,同时又要肩负承上启下的诸多压力。
他今年二十五岁,从省师范高专学校毕业到今天整整有四年了,按道理早该过了人生第一个迷茫时期,同时也远远还不够资格进入第二个迷茫时期。可就是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他愈发感受到内心深处有一种不知所措,开始频频质疑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做的工作是不是出了问题,甚至需要通过思考“人类的起源及最终归宿”这种虚到兼具无数疑问与无数答案于一体的哲思问题,来试图掩盖自己的焦虑和迷茫。
他复盘过好几次自己焦虑和迷茫的起因,尽管仍有不可言状的地方,但大致上可以归结为“现实”与“预想”的落差对冲。他从师范高专学校毕业后,正好赶上全省教师工作体系的改革,教师资格考试划归全国统考,事业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意味着“铁饭碗”,但那时候他心高气盛,从没想过这辈子需要一个“铁饭碗”来给自己保全后路,并对即将到来的教师职业生涯充满了热忱。
他自诩还算努力,从实习到正式工作没有依托任何人情关系,通过校招就接到了六家单位的实习邀请,自己随后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面对了“鸡头凤尾”的老问题,很快做出选择决定去往小城市的重点中学施展拳脚。
随州市第一中学,自建市以来,乃至建国以来,一直都是凝聚全市精锐资源打造出的教育典范。在这座没有大学的小城市里,市第一中学的声誉与地位几乎等同于大学的预科班,能进入这里的学生,一只脚就算是踏入了大学的校门。
何尚生在市一中顺利的完成了一个学期的体育老师实习,期间协助学科组长引入了棒球和游泳两个项目成为了新学期的校本课程,得到教务处领导的高度评价。实习结束前,年级主任和学科组长都单独找过他谈话,希望自己在返校完成毕业手续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后,能继续回到这里来参加工作。对此,他当然欣然答应了,哪怕在回校准备的那段时间里,也积极与市一中这边保持着联系。
三个月之后,他完成了所有毕业手续和资质考试,兴致勃勃搭乘了最早一班城铁前往随州,出车站后因为等车时间过久,还迫不及待的打了一辆专车前往市一中,与一直负责对接的教务处办事员碰面,十分顺利的办好了初步的入职程序,也安排到之前实习时住宿的宿舍。稍微有所不同的,是那天晚上体育学组组长在校门口的大排档设下了接风宴,单独邀请了他享用了一顿本地最有名的鱼杂火锅,在闲聊了两支冰镇啤酒工夫的无关紧要的家常闲话之后,告知了一个校方临时做了一些变动。
“小何啊,有个事呢……我得先跟你打个招呼,”体育组长用一根已经吃完的烤串签子在面前餐桌上拨弄着一片刚才吃漏的葱花碎末,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临摹到了一种诗意的层面,“游泳和棒球的校本课程可能要搁一搁了。我们这里是小城市,学生也好、家长也好,对这些新的体育运动都没那么了解,说句不好听的,在咱们这个小城市里连像样的棒球运动装备都不好买到。”
何尚生那个时候对校本课程并没有太多的执着,他也十分理解试验性课程向来都没那么容易就能推进下去,所以也无所谓会有多大的遗憾和多大的期待。他都不记得当初是怎么回应体育组长的这番感叹,但却深深记得体育组长接下来的另外一番感叹。
“本来新学期我们体育组这边的教学计划,是希望能留住棒球或者游泳其中一门课程,可惜今年教学预算实在捉襟见肘,前阵子开会研究后,校领导决定还是先将去年预备筹建女子篮球队的工作提上日程。”体育组长给何尚生面前的一次性塑料杯斟满啤酒,语重心长的说着,“一方面呢,我们一中男子篮球队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成绩一直不错,但建校以来一直还没有一支女子篮球队。另外一方面呢,省里已经开始在筹划了,不是明年就是后年,要定期举行全省性质的中学生运动会,要求男女项目数得到达一个合适的比例。”
“您是希望我去参与女子篮球……”
“小何啊,我们这个小地方比较保守,让男老师去带领一群女学生,不合适。”
“那您的意思……”
“是这样的,你在我们这儿也就实习了一个学期,可能还不知道我们一中其实有另外一个分校区,就咱们西校门过马路的对面。这个分校区成立有三年多了,之前主要承担了咱们一中复读生的教学任务,不过明年就会正式挂牌,成为一所独立的中学。”
“那您的意思……”
“对,是的。教务处领导的意思呢,分校区马上要迎来全新的未来,正是万象更新的时候,新学期你先去分校区那边开展教学工作。我明白你在担心什么,其实完全不用担心,你的档案还是在咱们本部,等于说现在是需要去支援一下分校区的工作。分校区呢,之前一直没有体育老师,你去了,你可就是分校区体育学科的元老了。”
人生第一阶段的迷茫,主要表现在因为经验尚浅,所以难以分辨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追求什么。那时候的何尚生与许多大学刚毕业的人一样,之所以对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充满热忱,并非是因为想要将毕生所学尽快投入到实践之中,更多的还是迫不及待想要摆脱持续十多年的学生身份。不仅如此,他同样也跟许多大学刚毕业的人一样,对校外的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且误以为这种处世的热情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