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综名着]暖暖的轮回 > 边疆岁月(五零年代8)

边疆岁月(五零年代8)(1/2)

目录

边疆岁月(五零年代8)

全家人就没有喜欢吃面的,光是看着这么一大碗,就感觉自己饱了。不过在这闹饥荒的年代里,谁也不想浪费粮食,三大两小五个人都强迫自己一点点吃下去。

边疆这边,不但土地面积大,人们盛饭的碗也是相当的豪,内容分量那叫一个充实,几大碗面片子下去,三个大人都觉得如果不好好走走的话,明天都不用吃早饭了。

作为爱干净一族,甚至有些洁癖的暖暖,所以就问大婶想要些水洗衣服,因为她到处找了都没发现公用水房之类的,可是衣服不洗的话,塞在包裹里真心会馊的。

可是大婶诧异的问她,之前不是已经给他们水了吗?就用那水把衣服洗洗就行了,水是很珍贵的资源,他们这里很缺水的,而且那水洗了衣服之后也不能倒了,还要用来洗脚,然后回收到厨房这边专门的桶里,要用来拖地……

被大婶科普了一脸的“用水常识”之后,还是没给她水,大婶说,一个人每天的水就那么多,今天已经没有了,想要的话,明天再说!

暖暖……

从没有一次,从没有一天,让她觉得,水资源真的是很珍贵的,大婶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她上了一课。

欧阳见暖暖有些垂头丧气的回来,拉着暖暖进了房间,问道,“你刚刚是怎么了?”

暖暖若无其事的把大婶和她科普的水的用法与欧阳说了,然后道:“虽然我们甚至还没有到目的地,可是我已经开始怀念原来房子里那口水井了。”

欧阳……

边疆省这里干旱少雨,库市原来是苏河边上的绿洲慢慢发展成了一个多民族聚集的集市,逐渐变成小镇,小城市,去年才立市,时间还不到一年,城市里的公用设施并不完善,比如,现在就还没有自来水系统,就是招待所这里,作为对外招待的门面,也只能靠着两位职工每天早上去附近的取水点挑水。

欧阳把暖暖抱进怀里说道:“明天一早我和胖大叔一起去挑水。这边的环境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恶略的多,我打听了一下,大荒镇是个新建的生产建设兵团,现在那里据说还是一片荒野滩涂,我们过去估计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我们需要多做些准备。”

暖暖迷迷糊糊的应了一声。

欧阳见暖暖睡着了,没在多说。

这一路上他们整整走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暖暖都没能好好休息过,今天难得的有床睡,就让她好好休息吧。

欧阳瞄瞄自己跳的欢快的老二,觉得自己真惨,心爱的老婆抱在怀里,居然还要吃素。

功法在身,加上人又年轻,第二天一早醒来,暖暖感觉神清气爽。摸摸旁边,已经凉了,看来欧阳早就起来了。

此时,欧阳已经和维族大叔挑水回来了。

欧阳揉着肩膀,有段日子没做挑水这种重体力活了,他发现自己居然有些不适应了,一边和暖暖说着一天只能挑两趟水的事,“为什么只能挑两趟水?难道河边挑水还有人守在那里?”暖暖觉得这也太奇怪了,河流又不是水井。

欧阳摇摇头,“这么说吧,你觉得现在几点了?”

看看外面的太阳,暖暖不确定的说道,“九点?”

“十二点二十!”

“十二点了?”暖暖觉得很不可思意,她向来生物钟很准时的,很少睡懒觉。

欧阳把整理好的衣服给暖暖穿上,“只是太累了而已,这边的时间比海市晚,夏秋两季,早上九点半上班,一点半下班,下午四点钟上班,八点钟下班,冬春两季早上晚半小时上班,下午早半小时下班,中午少休息一个小时。”

时差居然有两个小时?

欧阳道:“对,我今天早上五点中就起来,却等到九点钟大叔才过来,等我和大叔挑水回来,大婶还夸大叔今天勤快的不一般。”

暖暖一时没有语言了。

大叔大婶两人每天按时上下班,很少存在加班情况,就是有客人,人家说不伺候,你也只能自己想办法。端铁饭碗的都是这态度,暖暖如今也适应了。

“大叔大婶都是普通人,挑两趟水需要走路两个小时,体力消耗非常严重,大婶有时候能帮着挑一趟。”

言外之意就是大婶几乎不干挑水的活,除非情况特殊,需要表现一下的时候。

暖暖恍然,不过还是促狭的说道:“大叔那体型,还真不像饭不够吃,体力不足的样子。”

欧阳想想维族大叔一副两百斤胖子的样,也笑笑,说道:“就算全世界都饿死了,剩下来的人里面一定有厨师。好了,走吧,吃了饭,我带你去个地方,保证你喜欢。”

“什么地方?”暖暖对于吃饭是在没有什么期待了。

“保密。”

暖暖撒娇道,“有什么好保密的,让我知道下嘛,反正也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吃了不到巴掌大的一块馕,暖暖就觉得自己饱了,就放下不再吃了。必须吐槽一下,那馕硬的,都可以砸死一条老狗了,她把馕泡在开水里面勉强吃了一些,至于新鲜的羊肉汤,她闻都没闻一下,都让孩子们吃了,阿宽和甜甜对鲜鲜的羊肉汤还挺喜欢,只是比较迷惑,羊肉汤里为什么没有羊肉。

吃过饭后,闻人爸爸留在招待所照顾两个孩子,欧阳和暖暖两人去了供销社。

“不是说带我去个好地方吗?难道就是供销社?我是没逛过供销社?还是你觉得海市的供销社比这边的差?”

欧阳看看天,说道:“现在天气不到最热的时候,我们还是先到供销社把需要的东西购买齐全,你也见识过了这里大中午时候太阳又多大了,那时候你可能就不想再出门了。”

“好吧!”暖暖不情不愿的跟在欧阳身后进了供销社,对上面寥寥无几的商品,心里叹气。打起精神找家里还缺的东西。

“同志,那匹黑色的,还有那匹灰色的棉布,我都要了,加上之前的那些一起,你算算多少钱和票。”暖暖归拢了一下之前拿下来的东西,对服务员说道。

供销社的东西并不多,吃食完全没有,暖暖其实一点也不喜欢黑色的布料,可是供销社里面一共只有黑色,灰色,还有白色三种,海市那边在供销社算是比较常见的成衣,这里也没有。

至于蓝色,青色,或者带花色的布料,来了招待所没两天就会被全部买走,留不下来的。

白色,暖暖喜欢,可是边疆省这边的风沙非常大,只是随便出来走一趟,整个人就灰头土脸的,不适合。

最关键的是,暖暖嫌弃布料不好。

暖暖等了一会,发现柜台里面那位大婶聚精会神的打着毛衣,完全没有要搭理她的样子,又在说了一遍。

“等一会,没看我还有几针就收针了吗?”脸色暗黄的大婶擡起头看了眼暖暖,一脸的不耐烦,扫视了一下柜台上放着的布料,报了钱和票的数量,说道,“把你们证明给我看一下。”

暖暖出示是自己的行医证。

“医生啊,”大婶口气都收敛了一下,手上打毛衣的动作都停了下来,稀奇的翻来复起的看那张行医证,“哪个医院的?”

“大荒镇的医院。”

“大荒镇?”大婶想了好半天终于想起来:“你是说七团啊,”

欧阳的是驾照,原本的六级机械修理工的证明,全国通用,海市那边开具的,在他离开的时候,被找了理由回收了。

大婶看他们没再拿了就奇怪的问了一声:“你们单位给开的证明呢?”

“我们不是给单位采购,是自己买。我们从内地过来支援边疆建设的,要在这边安家,所以买的比较多。”

还好大婶没说不是单位采购,不给买这么多,不然她真心想要动手和人讲理了。

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供销社谢绝扫货,就是有钱有票都不行。比如布匹,他们就没能整批购买,只能一点点的买,也是醉醉哒。所以,两天时间,两人化妆成不同的人,分批次购买了许多物品。很是锻炼一下两人造假证的能力。

等两人终于忙完了这些琐事,暖暖终于想起来欧阳说的要给他的惊喜,她这两天不但错过了大集,还忘了欧阳要给的惊喜,偏偏此时欧阳呈大字躺在床上,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显然累惨了。

想想这两天她这个折腾的样子,暖暖难得的有一点点不好意思。

此时,他们终于等来了到库市采购的大荒镇的……驴车!!

来人叫马强,是个矮墩矮墩的汉子,看起来颇有些凶悍,不是时下人的干瘦,而是很敦实的身材,眼睛里闪烁着精光。

马强没有去接欧阳递给他的文书材料,直接说道:“我不识字,给我看了也看不懂,我只是听说上面给我们团分配了一名医生,一名司机,你们报个名字,我对对就好。”

“我是闻人暖,医生,这是我爱人欧阳昀,应该是你说的司机了。”

马强道:“就是这两个名字,行啦,我是来市里来拉粮食的,你们先等一会,我去趟粮食供应点,回来就带上你们一起走。”

欧阳很有眼色的跟马强勾肩搭背的一起出门去了,暖暖把所有的东西都打包装好,就去找大婶结房钱。

住进来的时候,登记的非常详细,姓名,年龄,来处的介绍信,要去的地方,要找的人,接收的单位。要走了,反而非常简单,钱一给,大婶检查了房间之后就算完。

“怪怪,你们不愧是想要来安家的,这东西也忒多了。”马强一面叨叨着,一面帮忙系绳子,马车上结结实实帮着暖暖一家子的行李,几乎把粮食都盖住了,“之前我们这边也来了不少家属,也就几床被子,几身破衣裳算是值钱的家当了,你这是锅碗瓢盆都带过来了啊。”

“没有锅。”听两人的对话,暖暖就知道欧阳已经和这个叫马强的家伙混熟了。

“啥?”马强听欧阳说了句,觉得自己没听明白,就问了出来。

“没有锅。”欧阳再重复了一遍。

这次马强听明白了,却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给欧阳竖起了大拇指,表示你赢了。

在绑行李的时候,欧阳就特意把部分地方空了出来,让闻人爸爸带着阿宽和甜甜坐上去,两边高起,中间凹进去,还算安全,暖暖和欧阳两人和马强一起坐车辕子上。

尘土飞扬!

只有这个词能够形容眼前的大道。

来来回回的马车,驴车,牛车,还有骑着马,骑着骆驼的各民族汉子,在这条大道上穿梭,扬起尘土,路边上各种动物的排泄物到处都是,暖暖坐在车上,一瞬间各种味道向着她汹涌而来,她差点就吐出来了了。

连忙掏出一块手帕蒙在脸上,又摸了点清凉油,总算是好些。

马强见了哈哈大笑道:“今天没有大集,人算是少的,赶大集的时候人多,你连低头看路都困难,就是踩在什么动物的粪便上面你自己都不知道,习惯就好。”

暖暖……

我真是谢谢你的科普!

欧阳拍拍暖暖的肩膀,问起马强七团的情况。七团现在分配的土地有十二万亩,多是荒地。如今由兵转民有一千三百多人,人员不满编,后面又分配过来八百多改造后的人员,加上陆陆续续来到的家属,将近五千人了,沿着塔库路(阿塔尔市到库市)分成两个营区,十个连队,在中段的位置修建了团部,团部辖区包括团部办公区,职工医院,招待所,商店,加工厂,修理队,建筑队,五金厂,水泥厂,化肥厂,职工活动中心,果园,水塔,砖厂,学校等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完全能够自给自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