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伊戈尔(2/2)
“我有个新的任务交给你,防火凝胶你懂吗?好莱坞和消防局都需要一种性能更好的材料对抗火灾...”林恩解释了一番从好莱坞听到的新商机。
“您需要的应该是凝胶阻燃剂(Gel-basedFireRetardants)和阻燃凝胶(StuntGel)这两种材料,给剧组用的阻燃凝胶很好解决,我这几天就可以试着改进一款性能更好的出来。至于凝胶阻燃剂我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续处理时设计过用于隔绝反应堆熔毁物质的硼硅酸盐凝胶,但因官僚否决而未能量产。”伊戈尔叹了口气。
“这种特殊凝胶遇高温会膨胀成蜂窝状陶瓷壳,能隔绝氧气和密封裂缝。当年在切尔诺贝利,它本可以拯救上千个因辐射和污染患病、甚至丧生的人,但官僚们说社会主义的灭火剂不能像资本主义果冻一样软趴趴。后来他们选了隔壁研究所的方案,空投数千吨沙子、硼砂、白云石和铅覆盖反应堆底部——多完美的计划,直到反应堆余热把铅烤成了流动的金属河。”
他用蹩脚的英语模仿官员的粗嗓门:“‘西方媒体夸大辐射危害!根据《劳动真理报》数据,铅的327c熔点足够覆盖反应堆工况!’——可他们忘了算放射性衰变产热,加上燃烧的石墨能让温度飙到2500c。’那些铅汁渗透进地下水时,官僚们还在报告里写:‘液态铅更能填补缝隙,体现了社会主义科学的灵活性’...”
伊戈尔这个冷笑话让林恩对苏俄官僚的无知、傲慢以及诡辩的荒诞无力吐槽...
“那这个凝胶你能在实验室弄出来么?”林恩问道,这名字太拗口他没记住。
“完全没问题,只要有材料就能进一步在实验室优化配方。这种凝胶可以广泛用于各行业防火,但量产需要建立工厂,这方面我不懂...”伊戈尔诚实答道。
“先把剧组用的那种化妆品搞出来,这个可以慢慢弄,有成果了再通知我。只要效果好我可以再帮你接一些同事来米国建厂。”
甘比诺家族这条路子确实有用,加上FbI会做审查并且开证明解决身份问题,完全可以多招揽些人。这些苏俄专家简直物美价廉,比莫里斯特纳那些同事强得多。
在公司转了一圈没找到盖伊,林恩才想起经纪人代表自己谈判去了。
林恩拿起电话拨给安妮:“安妮,分成比例谈到多少了?”
“抱歉,LINK的电话...老板,稍等。”安妮似乎此时就在会议室里,高跟鞋滴滴答答踩了几步,大概是到了门外。
“老板,百视达不想给出太高的分成比例,说会影响他们的商业模式,一口咬定决不能超过30%。”
“放屁,都是推脱,我自己就是股东之一,以后还是代言人,这是双赢。再给他们加点条件,以后LINK影业的电影录像带租赁渠道可以独家授权给百视达,LINK唱片旗下艺人包括我自己的宣传活动和见面会以后都会优先选在他们的门店进行。
告诉他们《勇士之歌》马上就要在华盛顿开始宣传首秀,接下来就是纽约、洛杉矶、西雅图、波士顿...他们的门店要想赶上热度就别磨磨叽叽的。”
“好的老板,关于百视达的股份,威廉姆斯建议最好增加投入达到5%争取一席董事,对我们的计划会很有好处。我和盖伊都认同这一点...”安妮回复道,和他们一起谈判的还有谢尔登律所的合伙人。
“可以,我现在持股大概2%,加上他们支付的代言费,你们算过大概还需要多少钱么?”
“我们将5年代言合同包装成全领域合作,除了平面和电视广告,还会在《低俗小说》里给百视达做个植入,就在文森特带米娅去毒贩家急救那场戏里...以后LINK影业的电影也会植入类似推广,折算成每年300w一共1500w。按他们现在的市值你只需要拿出不到1000w,就能持股超过5%...”
“没问题,赶快敲定这件事,我很需要他们的渠道。”
林恩满口答应,现在确实非常需要百视达遍布全美的门店,《邮报》除了高蒂提供的纽约地区的分发渠道,若想走向全国搭他们的便车会非常省钱。
百视达正在以平均每天新增1-2家门店的速度飞速扩张。这些新开的门店主要集中在米国郊区(SuburbanAreas),尤其是中产阶级家庭聚集的社区购物中心(Stripalls)或商业区。其逻辑是瞄准家庭娱乐需求旺盛的区域,确保目标用户(有录像机、有孩子的家庭)能在日常通勤或购物时顺路到达。
在核心市场(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大城市),百视达通过密集布点形成“垄断效应”。例如,在同一个商圈内可能开设多家门店,迫使独立录像店因无法竞争库存量和价格而退出市场。
这种选址策略实质上达到了“多数家庭在10分钟车程内找到门店”的效果。这些中高收入家庭用户消费能力很强,在排队结账或者选片时随手买一份便宜的《邮报》带回家极为正常。进入董事会还能近距离学习他们的扩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