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香饽饽南头村(2/2)
这不是纯属让人家何老板心里不痛快吗!
但年轻女干部却冷哼一声,“本来就是啊,昨天我就在陈书记的旁边,陈书记刚和何老板定下了时间,转头接到了大湾区商人的电话,结果对方也要在这个时间过来,陈书记直接就答应了……这事儿做得就不对!”
年轻女干部有种刚正不阿的感觉。
“大湾区的商人……做什么产业的?”
何跃东问。
年轻女干部说,“好像和你一样,也是做影音产品的,好像是做CD机的,是一种目前开始比较流行的音响设备,说是音质特别好。”
年轻人还是比较懂潮流的。
何跃东点点头,原来如此啊……
虽然南头村这事儿办得比较不地道。
但也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
现在深城正好在实行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的补偿贸易。
是深城特区在开放的初期发展外向经济的一种重要模式。
由进口厂商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委托国内企业按照外商提出的规格、质量和技术标准进行加工生产,成品交由外商销售,国内企业收取加工费。
现在深城的一些服装加工厂,就是按照国外品牌商提供的面料和设计要求,加工成服装后出口给品牌商。
亦或者是外商提供产品样品,国内企业按样品的款式、规格、质量等要求进行加工生产,产品交付外商销售。
这种方式要求国内企业具备一定的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能够根据样品进行精准的复制和生产。
比如一些电子产品企业,根据外商提供的电子产品样品,进行零部件采购和组装生产。
还有就是外商提供零部件、元器件,国内企业将其装配成成品,交由外商销售,企业赚取装配费。
像深城的一些玩具厂,会根据外商提供的玩具零部件,进行装配作业,然后将成品玩具出口。
这样的政策可以弥补夏国本土的制造业不发达的缺失。
并且,这些外商不光是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也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为深城的企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而民营小厂大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匮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生产设备和工艺较为落后,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有限。
与港商或进口厂商相比,民营小厂在规模、管理经验和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深城当时快速发展的产业需求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
所以南头村会为了港商,而把自己晾在这里,因为他们对永辉厂这样的民营小厂,认知度和信任程度相对也比较低。
他们认为和外商合作,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也会更大。
何跃东有些头疼。
目前深城的生产用地其实不少。
但进来瓜分蛋糕的也有很多。
所以普通的民营小厂,想要获取一个不错的生产用地,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他之所以来南头村,也是因为别的地方更不好谈,像蛇口工业区什么的,基本上已经被国营大厂和资金技术雄厚的外资厂占据了。
可现在看来,想把南头村谈下来,难度都不小!
这个港商既然是要做CD机,那说明背后的技术和资金都不俗。
对方给南头村开出来的条件也会更好。
在等待期间,何跃东和张副书记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想从张副书记这里探一探对方给出的条件。
但张副书记看起来一副不太精明的样子,却一点都没向他透露对方的条件。
直到陈书记接待完港商,然后这才‘火急火燎’地赶到这里。
“何老板久等了吧!”
陈书记非常热情地过来握手。
看这样子,谁能想到他已经把自己晾在这两个多小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