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5章 都是曲臂起跑,你就高贵些?(1/2)
青唐城中心体育场。
“各就位。”
电子口令响了起来。
运动员都做好了自己的起跑姿态。
苏,周,谢各自都是曲臂起跑。
只不过每一个人的区别姿态有所不同。
谢正业是步频类型的曲臂起跑,他也特地用以轻负荷高频率的哑铃摆臂训练,强化肩袖肌群稳定性,避免过度增肌影响摆臂频率。
配合采用跳深与阻力冲刺结合,提升股后肌群离心收缩能力,缩短触地时间。
通过悬垂举腿与重力球转体训练增强腹横肌与竖脊肌的刚性,减少曲臂能量传递损耗。
整体都做的很好。
不愧是进入了成长爆发期,19岁的年纪,做什么都开始进入高速通道。
谢震业的起跑姿势较为标准且稳定,双脚前后站立,前脚膝盖弯曲角度约为90度至100度。
后脚膝盖弯曲稍小,身体前倾,重心靠前但保持平衡。
这种姿势能使身体像压缩的弹簧一样,在起跑瞬间储存并释放更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向前的动能,帮助他曲臂姿态可以快速启动。
从力学原理来讲,现在他这种姿态,适当的前倾能使身体重心前移,可以让重力在水平方向产生分力,助力起跑向前加速。
同时,这一角度还能使他在蹬地时,腿部肌肉处于良好的发力状态,便于将力量高效转化为向前的推进力,也有助于维持起跑瞬间的身体平衡,避免因过度前倾而摔倒。
曲臂后,手臂的转动惯量减小,根据角动量守恒原理,在相同的肌肉力矩作用下,手臂摆动的角速度会增加,从而能够快速做出绞剪动作,带动身体快速前冲。
“预备。”
周兵这边则是在起跑前,采用更有利于发挥步幅优势的蹲踞式起跑姿势。
双脚前后距离、膝盖弯曲程度等都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习惯进行精准调整。
以保证起跑瞬间能获得最大的向前推力。
身体重心要尽量前移,仿佛一根被压紧的弹簧,为起跑后的大步幅迈出积蓄力量。
将前脚膝盖弯曲至大约90。
后脚膝盖弯曲角度稍小。
这样可以在起跑时更好地利用腿部肌肉的爆发力,为后续的步幅优势打下基础。
曲臂时,手臂的弯曲角度和力度要恰到好处。
手臂弯曲程度过大可能会影响手臂摆动的速度和幅度,过小则无法充分发挥曲臂起跑的优势。
在预备姿势时,手臂肌肉应保持适度紧张,以便在听到枪声后能迅速有力地摆。
两个人一个是在启动的时候注重步频,一个是注重步幅。
各有千秋。
就像是苏神这边的启动,更加注重步频,赵昊焕更加趋向于步幅。
一个意思。
这个时候,就看谁可以把这个和自己身体结合的更好更紧密了。
“两个人都做的不错。”
赵昊焕在一边评价。
能够得到他这样的评价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
他目光一转。
跳到了另外一道。
不过这都不如苏神这边。
不管多少次看。
都是这么的优秀。
仿佛每一次都能给自己额外的指导。
不管哪一次看,好像都能够推陈出新。
在起跑预备阶段,苏神身体前倾角度的把握堪称精准。
在赵昊焕眼里,这一角度绝非随意设定,而是有着科学依据。
适当的前倾能够使身体重心显著前移,让重力在水平方向产生分力。
根据重力的分解公式,重力G可以分解为垂直方向的分力G和水平方向的分力G,G=G×sθ,θ为身体前倾角度,随着前倾角度θ的增大,水平分力G增大,从而助力起跑时向前加速。
同时,这样的前倾角度能让苏神在蹬地瞬间,腿部肌肉处于最佳发力状态,如同一张拉满的弓,能够将力量高效地转化为向前的推进力。
而且,合理的前倾角度还有助于维持起跑瞬间的身体平衡,防止因过度前倾而导致身体失控摔倒。
但苏神这里,明显要比他们两个人压得更低。
为什么压的更低,难道是他们不想吗?
还是因为。
自己的力量无法符合这个重心。
在这个重心的条件下,很容易出现歪斜或者是难以发力或者是维持动作就消耗过度。
这说明苏神有强大的上肢力量以及核心稳定性。
这一点。
就算是赵昊焕现在也很难做到。
当然也是因为他的生理条件不太适合这样。
想要做到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因为他太高了。
压了更多,对于能量的消耗本来就更大。
苏神1米8出头在这个方面消耗要更小,也更容易做到。
但即便是这样。
在这里想要维持一个这样的动作,也还是太困难。
如果前倾角度过大,身体的稳定性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在蹬地时容易失去平衡,影响起跑的效果。
而如果前倾角度过小,水平方向的重力分力不足,无法充分利用重力辅助起跑,也就难以在起跑阶段获得较大的初速度。
两难的事情。
当然还有一点。
赵昊焕在这里看出了一点疑惑。
那就是苏神……
这个姿势是不是有些太过于。
太过于低了。
裁判的口令在“各就位”的时候还好。
进入了“预备”,苏神立刻把自己的重心往前面压了更多一些。
嗯?
这一些都瞒不过赵昊焕的眼睛。
开玩笑。
他现在也是曲臂起跑方面的大师。
除了苏神之外。
他算是把这个技术目前掌握的最好的一个人。
没有之一。
所以在他看起来。
周兵和谢正业即便是已经做得很不错,像模像样,但也还有不少问题和破绽。
而苏神这边看起来就是那么的舒服,稳定强大。
不管什么时候看,都保持了一个完美的状态。
起码是他看起来的完美。
起码是他看不出什么毛病。
你可以说,那是因为他现在的水平还不够达到看出更多毛病。但是他已经是使用这个技术的世界第2人了啊。
可在电子口令出现了“预备”的时候。
他反而好像看出了一些问题。
苏神这个……
是不是压的太多了一点?
这个重心会不会过了点头?
可。
这么简单的问题。
自己能看出来。
难道他看不出来,他自己感觉不到?
不可能啊。
还是说百米的连续消耗后。
让他还没有缓过来。
让他的神经疲劳还没有恢复肌肉弹性还没恢复就让他眼下做出这个姿态,自然而然出现了和平常的中立姿态不同。
要知道,苏神平常采用的曲臂起跑姿势,绝对是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力学原理。
这一点赵昊焕坚信无比。
当听到“预备”口令后,他屈肘的手臂处于一种既放松又蓄势待发的状态。
这种状态是很难做到的。
起码另外几个人都做不到。
赵昊焕也很难。
因为这需要更多的本体感受参与进来。
让自己的肌肉在没有受到自己的控制时候,自然的进入一个固定模式中。
那这样就可以自然的减少支撑时候的消耗。
感觉上好像处于一种放松的姿态。
但其实肌肉已经不用主观参与,就完成了发力结构。
这就是本体感受的好处。
经常健身撸铁的朋友肯定能够感觉得到突然有一天当你的实力提升,或者是你的状态特别好。
以卧推举例,原本100公斤你会觉得特别特别的沉重,但突然有一天你撑起来的时候就感觉它变轻了不少。
但事实上是这100公斤的重量变松了吗?
当然不可能。
是地心引力为你开挂了吗?
当然也不可能。
地心引力,人人平等。
事实上就是因为你的肌肉强度,以及你没有被更多深究的一个东西,本体感受。
变得更好了。
自然而然,在同样的一个姿态和发力模式下,不需要你调动更多的神经强度就可以完成。
比如苏神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