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教授亲自担任主持人(62k)(2/2)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多完美的体验。
除了不在哥廷根有点小遗憾之外,随着林燃成就越大,西格尔越觉得自己占便宜。
无论林燃身在何方,哥廷根和他的联系很浅,但自己和他的关系很紧密。
导师和学生,在现代学术体系里,这就是无法忽视的关系。
虽然只是名义上的。
可他和林燃都承认这一点,谁敢否认
别说学术界,他现在去西柏林,柏林参议院的高官谁敢不给他面子。
去伦敦,唐宁街10号亲自安排人来接待。
换其他数学大师,谁有这待遇
巴黎高师的皮埃尔有吗普林斯顿的格罗腾迪克有吗
就只有我西格尔有,凭什么还不是凭我学生吗
所以,西格尔属于已经完全接受自己是林燃导师这一事实,完全乐在其中了。
多伊林自然也看出了西格尔的摆烂心态,我放走了他又怎么样。
他有些无奈,“西格尔教授,你再看看呢。”
西格尔这才注意到这篇纽约时报报道里他没注意到的细节:“你是说孪生素数猜想”
多伊林点头道:“没错。
这可是希尔伯特23问中的第8问。
哥廷根人提出世纪之问,哥廷根人解决世纪之问,多好的传承。
结果我们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荣誉流落哥伦比亚。”
还是因为二战后哥廷根学派的衰弱。
希尔伯特世纪之问里的23问中,问题3、问题18a由哥廷根大学的学者解决,问题2有哥廷根大学学者的显著贡献。
但这些都发生在20世纪的上半叶。
二战后,希尔伯特的世纪之问的解决者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哥廷根学派学者的身影了。
所以多伊林才觉得格外遗憾。
好不容易冒出来一个,算得上是哥廷根学派高斯再世,结果还流落在外。
多伊林的想法和华国觉得传国玉玺流落在外没区别。
多伊林叹气,脸上写满了遗憾,搞得西格尔不好意思地转移话题道:
“我这里有一些票,你问问有没有教授想去的,给大家分一分”
多伊林疑惑道:“票什么票”
西格尔说:“12月31日,伦敦bbc面对面特别节目,专访伦道夫林和科罗廖夫的节目。
号称世纪访谈。”
西格尔从抽屉里拿出五张票,上面精心印着月球和地球的轨迹、林燃和科罗廖夫脸的轮廓。
光是票本身就给人一种艺术感。
多伊林都要爆粗口了:““waszuteufel!”
(“waszuteufel”在德语里的意思类似卧槽)
他一把把票接过来细细欣赏。
西格尔接着道:“伦道夫让bbc那边给我寄来的,说邀请我和我的家人去现场观看访谈。
我想着给大家分分吧。”
多伊林点头道:“好,就是太少了,不够分,才四张,我们数学系教授都不止四个人。”
西格尔点头道:“所以大家抽签吧。”
看着远去的多伊林,西格尔这才反应过来:“不是,你说的四个人,是把你自己给算进去
那我呢”
五张票,四张拿去分,西格尔以为自己是必去的。
多伊林说:“西格尔教授,你肯定不愁没票,你再找伦道夫要一张就好了。
如果我们两个,一人占一张票,就剩下三张票给教授们分那也未免太少了一点。
能多一张是一张,伦道夫总不能看着你不去现场吧。”
西格尔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什么,“这也行”
逮住一只羊猛薅
伦敦广播大厦三楼的会议室。
窗外,冬日的薄雾笼罩着波特兰广场。
会议室长桌上的《泰晤士报》的头条,标题赫然写着:“加加林登月归来,美苏合作震惊世界”。
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提醒着距离12月31日“世纪访谈”仅剩三天。
会议室中央,节目制作人爱德华汤普森站在白板前,袖子卷起。他的目光扫过围坐的团队:主持人约翰弗里曼、助理制作人莎拉詹金斯、技术员汤姆哈里斯和新闻编辑玛丽布朗。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兴奋与紧张的混合表情。
大家深知,bbc能获得这个机会,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克里姆林宫不敢让科罗廖夫去纽约,白宫更不敢让林燃去莫斯科。
汤普森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各位,我们刚刚接到确认,nasa的伦道夫林博士和苏俄的谢尔盖科罗廖夫确定将参加新年前夕的特别访谈,二人的行程已经确定。
这是bbc的里程碑,也是全球瞩目的时刻。
全程将会经过电视转播,在全球范围内同步直播,我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莎拉詹金斯推了推眼镜,语气中透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爱德华,你是说科罗廖夫,真的确定了吗!这次世纪访谈真的由bbc负责吗”
汤普森点头,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没错,莎拉。
苏俄方面破天荒同意了。”
林燃知道后,他和唐宁街10号通过电话,是唐宁街10号的高官亲自通知他的。
林燃不太知道英格兰人兴奋激动什么,苏俄人会同意,这不是对他们赤裸裸的嘲弄吗觉得对苏俄和科罗廖夫来说,伦敦比纽约要安全得多,这是什么好评价吗
林燃确实搞不懂英格兰人的脑回路。
约翰弗里曼靠在椅背上,手指轻敲桌面,内心掂量着节目的分量。
他曾采访过卡尔荣格和伊迪丝西特维尔,但这次不同,美苏两位航天巨擘同场,稍有不慎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风波。
他低声说:“这将是我们最棘手的节目之一。问题设计必须精准,既要挖掘技术细节,又不能触碰政治雷区。”
玛丽布朗翻开笔记本,语气冷静:“公众想知道他们如何合作,冷战中的对手怎么能联手登月。但我们得小心,不能让节目失控。”
汤姆哈里斯挠了挠头,技术员的务实让他更关心实际问题:“音响和翻译怎么办科罗廖夫会说英语吗如果需要实时翻译,我们得确保麦克风和耳机不出岔子。”
汤普森回应:“教授会俄语,哦天哪,什么诡异的展开,一个华人和一个斯拉夫人在伦敦的bbc用俄语面向全球进行直播。
所以我们到时候肯定得准备实时翻译,得事先和教授沟通好,看他是说英语还是说俄语。
麦克风一定不能出问题!”
直到这种时候,汤普森才意识到不对劲。
bbc世纪访谈播放俄语对话,什么神奇展开,伦敦变莫斯科吗
弗里曼翻开提纲,语气沉稳:“我想从技术入手,问教授误差如何控制。科罗廖夫可以谈谈登月舱的设计,比如如何应对月球低重力。”
莎拉插话,眼中闪着好奇:“能不能问点人情味的问题比如,任务最紧张的时刻是什么他们对彼此的印象如何
你说的这些技术问题,观众们不感兴趣!”
玛丽皱眉:“人情味可以,但得小心。问合作感受可能引出政治话题。我们得保持中立。”
汤普森点头:“玛丽说得对。bbc的立场是科学与人类成就,不是冷战角力。我建议问他们对未来太空探索的看法,比如是否会有更多联合任务。”
弗里曼补充:“我可以问:‘这次合作是否为和平铺路’但得用开放式问题,让他们自己回答,避免我们被指偏袒。”
莎拉低声说:“公众肯定想知道和平的可能性。我在咖啡厅都听到有人说,这可能是冷战转折点。”
玛丽冷笑:“转折点别太天真。尼基塔和约翰逊还在核弹上较劲,这次合作只是权宜之计。”
汤普森拍拍桌子:“好了,别跑题。我们得让观众看到科学的魅力,同时不让节目变成外交战场。约翰,你来定问题基调,莎拉,整理背景资料。”
三天后,林燃提前一天到bbc大楼,此前会议室里,密密麻麻全部都是面对面访谈节目准备好的提问。
林燃在英格兰还是能享受主场优势。
尽管这些提问,被在专机上的科罗廖夫拿在手中。
主场优势是英格兰人以为的主场优势。
林燃对节目制作人说道:
“我很欣赏弗里曼少校,但这次访谈节目我希望没有主持人。”
爱德华大惊:“没有主持人”
林燃点头道:“没错,没有主持人。
或者更准确来说,我就是主持人。
面对面的意思不是一对一吗
弗里曼少校同时采访我和科罗廖夫,这叫什么面对面。”
爱德华陷入纠结,准确来说他在思考怎么拒绝眼前这位白宫高官。
没等他回答,林燃直接道:“就这么定了,放心,我和科罗廖夫的一对一肯定要比你们主持精彩得多。”